歷時約5個月,經中國商務部、駐俄大使館與俄經濟發(fā)展部、海關部門多次磋商,中歐班列貨物扣查事件已化解,所有合規(guī)貨物已放行,問題基本解決。
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整件事經過。
大概在2024年10月下旬開始,俄方以“防止軍民兩用物資流入烏克蘭”為由,對經其中轉的中歐班列貨物實施系統(tǒng)性審查。
截至2025年1月,累計有70個標準集裝箱的貨物被扣查,涉及機械類設備、電子元件、汽車配件及迷彩服等品類。
PS:盡管網上部分報道流傳最多涉及1000個集裝箱甚至更多,但官方數據確認為70個。
在2024年10月的時候,俄羅斯發(fā)布了一項法令,擴大禁止過境物資清單,新增機械類、電子類用品及迷彩色衣物等軍民兩用物品。
俄方表示部分企業(yè)的報關單僅填寫大類(如“機械類”),未列明具體貨物型號、用途及技術參數,導致俄方需開箱查驗。
俄方隨后將機械類細分為800多個子類,要求報關信息精確至螺絲釘材質,以減少信息模糊引發(fā)的誤判。
部分貨物滯留時間長達3-5個月,原計劃10天內送達的貨物因扣查導致交付周期延長至2個月以上。
截至2025年3月中旬,滯留貨物才全部處理完畢,中歐班列運輸時效恢復至正常水平(如西安—杜伊斯堡線路全程約12天)。
據悉,被扣集裝箱僅占中歐班列年貨運量的0.1%(按2024年開行量1.3萬列估算),但相關企業(yè)仍面臨滯港費、違約金等直接成本壓力。
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于2025年3月10日公開確認,經過中俄雙方溝通,所有合規(guī)貨物已放行,問題基本解決。
后續(xù)汽車配件等非敏感物資經核查后豁免通關,俄方對無風險的汽車配件等貨物予以豁免放行,并對低風險貨物(如汽車配件)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實現(xiàn)72小時內免開箱檢查。
涉及軍民兩用嫌疑的貨物(如迷彩服)退回處理。
存在問題的軍民兩用物資(如無人機組件、迷彩服等)則要求退貨處理。
所有合規(guī)貨物最遲于2025年3月15日前完成清關。
此次中歐班列扣查事件始于2024年10月,經中俄外交協(xié)商于2025年3月中旬基本解決,歷時5個月。
不過也能看出跨境物流只靠一條過境通道是不夠的,往后或許中歐班列也會靠著開辟更多路線,完善規(guī)則,繼續(xù)為亞歐之間的貿易 “保駕護航” 。